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民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除了四方的四个家族外,中原地区,还有谁能与自己家族匹敌呢?这次动乱,或者正是自己的机会。

    这些流民在中都外面越聚越多的时候,皇帝问计于朝中大臣,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宫太傅便建议,由官府出面在城外搭建一些屋舍,作为流民临时的居住点,再由官府出面清点人数,给他们每个人都配上一个木牌,这样这些人出入中都,都需要登记。

    皇帝允了宫太傅的提议,皇甫青云私底下派人诱导那些流民在中都闹事,闹了几次后,很多人纷纷上书,直指放流民入中都扰乱治安,要求皇帝下令拒绝流民再入中都。宫太傅带头反对,坚称,如果这些流民不能入城赚些钱粮,只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一时间双方争执不下,皇帝十分头痛,便罢朝三日。

    然后三日中,中都又出了两件惨案,中都九门提督亲自带人去查案,发现了伏魔的踪影。中都人心浮动,纷纷责怪从北方来的流民,将不详带到了中都,于是百官再次集体上书,要求将流民赶离中都,中都的老百姓也跟着附和,一时间这种呼声越来越高。皇帝没有法子,只好下令不再允许流民入中都,所以流民可以选择留在城门外,或者继续往其他地方散去。大部分流民都不愿意离开中都,依旧滞留在中都郊区。

    等到了十二月,隆冬时节,即便是中都,也开始万里雪飘,千里冰封,皇甫青云便着令族人到城门外施粥,人人皆赞皇甫家的人。宫太傅担心皇家从此失了民心,便建议皇帝下令,让官府出面,组织各家各户都派人到城门外施粥,再施衣被。即便如此,百姓在说起这个善举的时候,都会先感谢一声皇甫家的人,“要不是皇甫家的人带头,只怕官府现在还想不到呢。”

    皇甫青云的声势因此更盛,过年后,他趁机谏议皇帝派出远征军北上探明情况,“俗话说,养兵千日终需一用,远征军自从建立以来,一直都只是在中都城外操练,也该让他们去实地训练下了。北地发生了这么多祸事,皇上也应该派人去查个究竟。”

    宫太傅则提议皇帝派个文官去查此事即可,皇甫青云摇了摇头,“文官不行,这事诡异得很,去年,我让我们家庆和回老家祭祖,他当时就觉得这事不妥,他留在那里跟武家的人一起追查,但是至今音讯不通。”

    说到这里,皇甫青云假装掉下了几滴老泪,其实他与皇甫庆和定期还是有密信来往的,只是最近信的确少了,昨天刚收到的密信,是皇甫庆和的求救信,让他派更多人手给他。因此皇甫青云的确是有几分担心的。

    宫太傅对此半信半疑,但是皇家对这件事反应的确是太过迟缓,皇甫青云这个提议让人无法拒绝,如果拒绝了,远征军的确又是养着,只怕消息传了出去,天下人都会认为皇家不爱臣民了。

    皇帝心中想的也是这个问题,远征军是先帝留给皇帝保命用的,所以一直都是屯在中都外面,先帝有令,不到紧急时候,都不能调动远征军到别的地方。因此皇帝心中很是踌躇。他想来想去,打算还是不动用远征军,干脆用京郊大营的军队算了。

    哪知道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皇甫青云强烈抗议,“这京郊大营是为了守护中都而设的,除非边境有异族侵入,战况严峻,才能将其中部分派出支援边关,否则是不能动用的。”

    这个的确是祖上规定,皇帝反驳不得,总不能说,远征军是皇家独有的,所以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皇家吧。

    如果是平常时候,这样说是问题不大,但是现在明显雍赵二地的确是不稳,如果皇家依旧舍不得派出一兵一卒去守卫,只怕民心也会失了大半。

    皇帝举棋不定,只能单独留了宫太傅密议,宫太傅便建议让皇帝从远征军中抽一些人,再从京郊大营中抽一些人,分开两条路线北上查明真相。

    皇帝也知道不能完全不动远征军了,便采纳了宫太傅的意见,下旨让远征军抽出五千人,京郊大营抽出五千人,各由一位小将带着,分路北上,然后在邺城会合,再分路北上,在事情起源地青阳镇会合,之后再回京复命。

    皇甫青云对这个旨意并无不满,远征军原来共有十万人,先帝给了两万人二皇子后,而今还剩下八万人。皇甫青云正在想法慢慢将远征军的主力消耗掉。这次北上的这五千人,就别想着再回中都了。皇甫青云阴狠地想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