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十六、 匪判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杜自远离开旋转门,坐黄包车回去的路上,只觉得暖风拂面,路边的店铺灯火疏离,五光十色,尤如进入幻境一般。【】苏少卿的那张笑脸,时时在他眼前晃动,心油然生出一些情意来。

    路上的货车轰然驶过,让杜自远从梦境清醒过来。叶公瑾眼藏着疑惑说:“我的下属,苏少卿。你认识她吗?”杜自远暗自叹息,她不是武凤英呀。

    这个时候,他也渐渐地察觉到,自己对苏少卿的好感,多少有点爱屋及乌,是从武凤英那里转移过来的。不过,到此时他才再次想起,确实有一个女人,和武凤英长得十分相似。

    那是一九四五年的十月,为了接受日军投降事宜,华军区六纵派了一个代表团,与当地国民党第十三军协商受降事宜。杜自远因为长期在敌工部工作,了解敌伪方方面面的情况,因此被临时抽出来,作为代表团的一名随员,一同前往。

    代表团抵达时,国民党第十三军的几名高官已经站在县城门口迎接他们了。双方在客气藏着戒备,互相握手寒暄,仿佛真的是多年不见的亲兄弟。

    杜自远目光敏锐,处处留意,他一眼就见站在几名高官后面,站着一名女军官。得出来,她是负责安全警卫工作的。他那时并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她的容貌着实让他吃了一惊。职业敏感让他有些警觉,也有些不安。情报工作小事,针尖大的意外情况也必须立刻汇报。他急忙低声对身边的敌工部长汇报了这个情况。

    敌工部长从华军区来。但在代表团里的身份,只是普通成员,因此并未上前与第十三军的高官们握手寒暄。

    敌工部长低声问他:“你说的像,像到什么程度?”

    杜自远也低声说:“非常像,非常非常像,就像是一个人。”

    敌工部长回头盯着他,眼神十分严肃。他确认杜自远也同样的严肃。另外,杜自远在敌工部工作多年,他相信杜自远的眼力,不是指一般的像。敌工部长只思索片刻,便回头对杜自远说:“你退后,不要进城。”

    秘密工作里有一条原则,非相关者避相关。哪怕是芝麻粒大的小事,与你关,你就该远避。所谓不该问的事不问,就是这个意思。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做为秘密工作的上级,也要避免不相关的人接触不相关的事。这一点尤为重要。

    杜自远立刻明白部长的意思了。时至今日,他在旋转门里意外见到苏少卿,就更加佩服部长的英明和谨慎。如果他那时进了城,苏少卿一定会对他留下印象。今天再见,就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那个时候,他低下头,慢慢退到代表团后面的警卫部队里,与其他战士混在一起。当代表团进城时,他和一部分警卫部队留在城外。当天夜里,他带了一个班,返回了部队,并直接回到落凤岭。

    这件事,从此再未被人提起过。连敌工部长也再未向他提起,甚至连进一步的询问也没有。杜自远从事地下工作多年,知道什么叫谨慎。上级不提起,他自己更不会对别人说,甚至对武凤英也没有提起过。

    一个多月后,他接到命令,去师部开会。到了师部,立刻接到新的命令,调他去华北局情报部。他从此离开了落凤岭,就再也没有见过武凤英。后来过了许多年,他才知道,武凤英当时被华北局情报部“养”起来了。这个“养”,其实就是训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等待合适的机会。

    官们都知道,华北局情报部真的等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现在,杜自远的组织关系隶属华东局。但在具体工作上,又受华北局情报部领导。事实上他已经感觉到,给他的命令,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于央社会部。命令“鱼刺”紧急撤退的电报,就是从央社会部直接发过来的。他明白,自己的工作有一点特殊。

    杜自远的思绪,从刚才第一次见到的苏少卿身上,转到他第一次见到武凤英的情景。那一天的情景,让他许多年后想起来,都觉得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一九四一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江南的新四军主力都按照央的命令,逐步退到江北。但在江南,还是留下许多游击队,在国统区,也在敌占区开展游击战。老李的闽浙赣边游击纵队,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火种。

    落凤岭的武凤英武装,自然也受到新四军的重视。杜自远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他的任务就是接收并改编武凤英武装。

    在“旋转门”里,杜自远对苏少卿说:“见过的。哎呀,只是在梦里。”这句话里,至少有一部分是对的。杜自远确实常常在梦里梦见武凤英。尤其是他第一次见到武凤英的情景。哎呀,那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武凤英骑着一匹毛色黑亮的高头骏马,全身裹在一件黑色的缎子大氅里,更显出那一张俏丽的白脸。她和杜自远,一个马上,一个马下,四目相对,默默注视。那虽然只是一瞬间就错身而过,却在杜自远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那年也是这个季节,四五月间。皖赣交界的深山密林里,早已林木茂盛,满眼都是翠绿,野花野草遍布山间土路的两边。杜自远跟着张伯为,正走在这条土路上。

    他们都穿着长衫,头戴礼帽。所不同的是,张伯为的长衫质地更好一些,是灰色的细洋布,脚下蹬着一双皮鞋,手里提着他的大皮包,完全是一副商人的打扮。杜自远则是一身粗布长衫,脚蹬一双旧布鞋,肩上还背着一个包袱,像是一个跟班的随从。但在两人的态度上,张伯为对杜自远要更恭敬一些。

    他们正在路上走着的时候,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快速的马蹄声。张伯为拉着杜自远退到路边,向远处张望。

    前面很快出现一支约有七八个人的马队,一路小跑着向这边跑过来。

    杜自远抬头望过去,前面的是一匹毛色光亮的黑骏马。马上的人裹着一袭黑缎大氅,头扎黑头巾。待走得近了才出,竟是一个女人。只见她一张俏丽的白脸,和一双乌黑的凤眼,透着凌人的英气,像极了江湖上的女侠。

    张伯为小声说:“杜先生,这就是落凤岭大名鼎鼎的凤夫人,武凤英。你要见的人,就是她。”

    杜自远闻言有些吃惊,更加注意地着。

    马队见路上有人,稍稍放慢了速度。马上的武凤英已认出张伯为,只是向他点点头,并没有说什么。随后就把眼睛落在旁边杜自远的脸上,且一直注视着他,仿佛是在审视这个男人,直至与他错身过去。武凤英的后面,是七八个兵丁,一色的黑衣黑裤,身上背着长枪,骑着杂色马,一言不发地跟在后面。

    杜自远的目光追随着马队,更多的,是着前面的武凤英骑在马上的身影。他的脸上,忍不住露出微笑。

    张伯为笑着说:“怎么样,好威风吧?真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土匪,普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

    马队过了路上的行人,便加快了速度,向前方的密林里快速跑去。那密林里有炊烟升起,似是一个村落。

    杜自远来了兴致。他将要和这位英姿飒爽的凤夫人打交通,就很想了解她的为人行事。他说:“老张,那里是一个村子。他们去村子里干什么?咱们也去吧。”不等张伯为回答,他已经带头向炊烟升起的那边走去。

    密林里果然有一个小村子。村子很小,不过二三十户人家,多是茅草房。杜自远很快就见数十名村民聚在一户小院的外面。七八匹马拴在旁边的树荫下。杜自远知道,就是这里了。

    杜自远和张伯为走到小院门前,站在村民们的后面,向小院里张望。

    杜自远了两分钟,很快就出来。这个小院,此时已经成了“法庭”,用民间的说法,就是“公堂”,并且,正在审理着一桩民事案。他也出来,山里的人,对法庭是个什么样子,完全没有概念,这个“法庭”的上下内外,以及他们说的话,都来自于乡间戏曲舞台上的“公堂”。

    小院里的房门前,摆着一张旧方桌,算做公案。桌上放着两盏油灯,虽未点燃,但也算是明烛高照了。几个兵丁,都拄着长枪站在两侧,似是大堂里的衙役。仍裹着一袭黑大氅的武凤英,此时并没有坐在方桌的后面,而是坐在一侧。她的对面,坐着一位头戴瓜皮帽,鼻子上架着黑框老花眼镜的先生。他手里提着一管笔,却并没有写,只是从眼镜的上方,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

    这跪在地上的两个人,是一男一女。男的约有四十多岁,黑瘦黑瘦的。女的大约二十岁上下,一条粗辫子斜在右肩上。这两个人张口闭口,都叫着青天大老爷。武凤英后来告诉杜自远,她办案一向公正,从不偏袒。所以周边的村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