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76 其二,妥善处置功臣 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记得不久前在一篇小说里看到这样的话:如果你参与了别人的阴谋,乐观地说,你是他的心腹;但从悲观的角度看,你也是他的心腹之患。

    古语也有说:功高高不过救主,罪大大不过谋反。

    有个成语也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古往今来,诸如此类的话很多。

    这都是说,在成功之后,如何对待跟着自己打拼的哥儿们,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不少人做得不厚道。

    当一哥的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如何对待功臣,往往集中反映出他的人文素质和治国理念。

    这其实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我们从很简单的角度来说,能够打天下的人不一定能够治理天下。也就是说,在打天下、治理天下这两种不同的工作面前,对干部的要求是不同的。

    但是,问题在于,人家跟着你把天下打下来了,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血汗,现在天下太平了,你让人家干什么去?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同的一哥有不同的方法,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相信刘秀一定认真地研究和思考过。

    外姓人不说了,刘秀的先祖刘邦的做法很就简单:藏弓、杀狗。

    关于刘邦定都后收拾开国功臣的故事,大家随便翻开有关史料就能找到,不是我们重点介绍的范围,反正当年他把自己过去的心腹看做心腹之患,决心大、下手狠,这些心腹之患们下场都很凄惨。

    当然,这也引发了不少社会动荡。

    刘秀在这方面的做法也很简单,那就是:退功臣而进文吏。

    具体地说,他的这种做法就是,让一些长期纵横疆场的功臣们退出一线工作岗位,交出权力,同时,大力提拔重用一批知识分子和学者型干部,让他们来跟着自己治理国家。

    后者很好办,当皇帝的想提拔人好办,特别是刘秀这样驾驭能力超强的皇帝,只要看准了,想用谁是很简单的事儿。

    问题在于前者,功臣们多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而且扁人和抗扁的能力也很强,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但是,刘秀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举行了几次酒会、开了几个party,热情招待自己的这些功臣们,给他们封侯加爵,赏赐财帛,同时,让他们交出军权。

    他的思路和做法是,大方地、大量地赏赐这些功臣们爵位、荣誉和财物,同时,收回他们的实际权力,并且对他们的政治生活严格管理。

    天下是哥儿们一起打下来的,大家都来好好享受吧!

    大家也都累了,工作就让文人们干去吧!

    大家都还要给朕面子,谁要是胡来,可别怪我不客气!

    在妥善处置功臣上,如果说刘秀大肆封爵是把他们高高举起、剥夺实权是把他们轻轻拿下的话,他进一步对他们严加管束,则为自己推行“退功臣进文吏”的干部政策上了一道保险。

    在前汉初期,刘邦论功行赏、大肆分封,结果搞得被封的王侯们拥城数十座、拥地上千里,俨然国中之国,差点儿酿成大祸。

    我们不妨稍微多说几句,因为刘秀深入研究了前朝、特别是前汉历代皇帝的治国之术,他自称刘邦嫡裔,肯定称得上刘邦问题研究专家。我们了解刘邦的封赏工作,就可以从更多的侧面、更深的层面来了解刘秀的所作所为。

    实事求是地说,当年刘邦登基称一哥之后,对功臣们的封赏工作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刘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由一个村民组长起于乡间草野,完全靠自己拎着脑袋打拼,成为人头、成为汉王、成为一哥。我想,在那条充满无数艰难险阻的道路上,他一定对人的各种欲望、对人的生死荣辱有着极其深刻而且独到的认识。

    所以,他登基后,是沿袭了历史上“打天下者坐天下”的原则,来对待和处置功臣们的。

    是啊,打天下不是一个人的活儿。

    我今天能坐上一哥的位子,是一大群弟兄们捧场的结果,是弟兄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弟兄们冒着生命危险、一刀一枪地打下来的。在经过无数个困难、死去无数个弟兄之后,我才有今天的位置和荣耀。

    所以,天下打下来了,就应该论功行赏、共同分肥。

    强盗抢东西还知道论功分赃,何况咱弟兄们都是场面上的人!

    来吧弟兄们,分红!

    刘邦早年连家里买面买盐的钱都能拿来请哥儿们喝酒,他现在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正位之后,他对功臣大肆封赏,不仅给他们封王封侯,赏给他们金银财宝,还让他们担任上至朝廷核心领导班子成员、下至地方郡县官吏的各种公职。

    总之,他不仅让功臣们有面子,还让他们有里子、有实权。

    起初,刘邦封英布等7个功劳特别大的功臣,及赵佗等3个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为王,由于这哥儿几个都不姓刘,史称“异姓王”。

    他封的列侯较多,有的称达143人,有的称153人。

    在王侯之下,他设19个爵位级别,按照功劳大小分别授予那些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将士们。

    按照《汉书》的统计,刘邦时期,从丞相以下至县衙工作人员,共有官、吏职位12万零285个,而上述王、侯及19个爵级的受封者达数十万之多。

    这也就是说,国家的各级各类干部、职员岗位,全部被大大小小的功臣占据了。

    客观地说,论功行赏对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是很有作用的,但关键在于赏什么,反正赏官职官位是不科学的。

    特别在开国之初,让大批擅长攻城略地的将士来治理国家,是很玄乎的。

    道理也很简单,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就好比砍人跟造就人、捣毁一座城市跟管理一座城市,完全不是相同的概念。

    更何况,人的欲望往往像潮水一般,是汹涌澎湃的。当人的实力积累到一定时候,对一哥的宝座多看几眼,甚至产生想上去坐坐的念头,都是难免的。

    这样,刘邦的封赏让不少人产生了一种想法:我能够有今天,是自己拼命流血换来的,当然,我如果再拼命、再流血,还可以换来更大的荣华,运气好的话到一哥位子上坐坐也不是没有可能。

    于是,建国之初,刘邦逐渐感到这些功臣有点尾大不掉,特别是对那些功高位重的老朋友,觉得难以驾驭。

    于是,7个因功受封的异姓王有6个(除长沙王吴芮外)先后反叛,也被刘邦先后摆平。

    刘邦痛感自己分封失策,跟大臣们约定:“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不久,他再分封就只分封刘家爷儿们为王了。

    但是,刘家爷儿们也不是都靠得住的。关于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和武帝时的“推恩令”,大家都熟悉了。

    也就是说,刘邦起初分封带来的严重的政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