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4、 更始的统一战线工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眼下,韩鸿在渔阳遇到彭、吴二人,叙起老乡来非常投机(相见欢甚)。

    这里有个情况,我想提醒大家注意,那就是韩鸿跟彭、吴的见面一定有点戏剧性,只是由于缺少证据,我

    们不能演绎,无法描述这个过程。

    因为这哥儿几个除了是同乡,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也没有多少见面的条件。

    彭、吴既然是逃亡,当然应该躲着公职人员,而韩使者肩负重要任务,当然应该把注意精力用在跟渔阳高

    层人物打交道上。

    但是,事实是,这哥儿仨就是见面了,而且是“宾主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会晤,并就双方共同关

    心的政治军事形势深入交换了意见。”

    不知是因为高兴一时冲动,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韩鸿立即充分行使使者权力,任命彭宠为偏将军、代理渔

    阳太守(即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给吴汉也弄个县长干干——让他当安乐县县令(以汉为安乐令)。

    安乐是渔阳郡所辖的一个县,就是今天北京的顺义。

    且不说彭、吴将来如何如何,当时一个是开小差的,一个是逃犯,韩使者象玩着玩儿似的随即委以重任,

    看起来是开玩笑,其实是更始王朝的干部政策使然。

    大家如果对更始王朝的用人感兴趣,稍加留心就明白了。

    这样,渔阳就算“归顺”了更始政权。

    我们前面说了,刘玄等一伙“劣币”收复基层政权的工作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其实是完全失败的。

    这伙儿“劣币”无法把握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巩固更始王朝,反而充分彰显了自己的腐败、懦弱和无能,

    并且把一些有真实本领、德才兼备的人才直接推给了刘秀。

    除了我们刚刚介绍的寇恂、吴汉,还有很多,我们只能捡著名的、即将有精彩表演的说说。

    再比如耿纯,字伯山,是巨鹿郡宋子县(今河北赵县北)人。

    他也出身高级干部家庭,父亲耿艾曾经任王莽的封疆大吏(济南尹)。

    耿纯早年曾游学京城长安,在王莽的中央大员大司农手下工作(纳言士)。王莽倒台后,在更始这次收复

    工作中,奉命出差来济南的使者是大家熟悉的舞阴王李轶。

    耿艾归顺更始,被李轶任命为济南太守。

    耿纯怀抱经天纬地之才,也想在更始政权中谋个一官半职。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时候,李轶与李通、李松兄弟3人在更始王朝封王拜相,权势显赫。

    特别是李轶,自以为是陷害、谋杀刘縯的主要挖坑人,为建立更始王朝立了大功,加上私德不修,他把持

    朝政,弄权营私,为所欲为。

    无论在京城、在封地,还是出差在外,李轶都宾客盈门,前来求他办事儿、投其所好的不计其数。

    耿纯求见李轶,屡屡难以如愿。

    后来,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见到不可一世的这个李使者。

    经过一番曲折,李轶以更始王朝的名义,任命耿纯为骑都尉,授以符节,让他去收复安定赵、魏(今河北

    一带)地区。

    当然,这也是个可以用更始名义为所欲为的肥差。

    一叶知秋,一管窥豹。

    但是,睿智的耿纯亲眼目睹了更始干部的所作所为,深感失望。他痛切地感到,跟着更始,肯定玩儿不长。

    不久,刘秀来河北独立发展时,耿纯毅然放弃更始王朝给的这个重要职位,投奔和追随刘秀,心甘情愿在

    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从零做起。

    好了,由于王莽政权的军队早就在昆阳血战中被收拾得差不多了,王莽本人已经被切片儿,更始王朝在并

    不做深入细致工作的情况下,对基层政权的收复表面上进行得比较顺利,也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

    正在这时,赤眉军来降。

    樊崇带领的赤眉军自公元18年在莒县起事以来,打了不少胜仗,经常杀得王莽官军落荒而逃,行情最好时

    发展到数十万人,很受老百姓欢迎。

    他们艰苦转战于青、兖、徐、豫几个州,基本上消灭了这一带的王莽政权的武装力量,有力地支持和配合

    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在推翻王莽政权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待更始王朝在洛阳安家时,他们转战到了濮阳(今属河南)。

    在新莽新莽被推翻、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的乱局中,赤眉军与舂陵、绿林联军是这时候最主要、最重要

    、也最有希望的两支起义武装力量。

    比较联军而言,赤眉军是一支单纯、朴素的农民起义队伍。

    他们起事儿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因为极端贫苦,生活不下去了,就是要吃饱饭,就是要解决生存问题;他

    们的组织纪律很简单实用,没有什么旗帜、号令、文件,规矩都是口头约定的,最基本的就是“杀人者死,伤

    人者偿创”;他们的领导层也没有什么豪华阵容,没有政治野心和复杂的斗争,最尊贵的称号是“三老”,相

    当于“村长”;他们的队伍标志很原始,却很实用,就是把眉毛描红(皆朱其眉)。

    赤眉军标识的这个创意极为绝妙,至今只有人赞叹,没有人模仿,也没有谁改造得更为人接受。

    但是,这样一支队伍,小打小敲还可以,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遇到复杂局面,就面临着如何制定实施较

    高层次的奋斗纲领和斗争策略的问题,面临着如何避免内部散乱和外部乱来的问题。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赤眉军正遇到发展的瓶颈。

    这不,当赤眉军来到濮阳时,一下子没有了行动的目标:老对手王莽没了;向西进军打更始没有理由、也

    打不过,大家本来还是哥儿们;向东撤退回家乡,又怕弟兄们散伙。

    正在这个时候,更始王朝从洛阳派使者来见樊崇,要求赤眉军去洛阳投降。

    樊崇正在为下一步的出路发愁,见更始定都,认为汉室又复兴了,很乐意,立即把大部队留下,带上20多

    个头目,跟随使者到洛阳投降更始。

    (至洛阳降更始。)

    樊崇满心欢喜地带着20多个赤眉军头领来到洛阳,希望更始王朝给予封赏。大家拎着脑袋出来闯,终于闯

    出个名堂了!

    我们本来只是想弄个乡村干部(三老、从事、卒史)当当,能吃饱穿暖、不受欺负就行了。

    现在看看,遍地都是王侯将相,咱也应该发达一把!走,领赏去!

    更始王朝倒是很大方,把他们都封为列侯。

    反正爵位没有名额和编制限制,再说大家在打王莽时遥相呼应,都是哥儿们。

    但是,由于更始王朝所控制的地盘儿实在有限,更重要的是,该王朝窝里斗很拿手,而政治谋略和能力水

    平实在有限,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事儿就做不好。

    这时,更始高层就是光给樊崇等人列侯的虚名,并没有授予他们军政实职,也没有分配给他们封地和食邑。

    他们没有处理好赤眉军归降的问题,犯下了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赤眉军的几十万将士们还驻扎在濮阳一带观望。

    大家眼看自己的头领也不过这个待遇,都大失所望:原先有王莽在大家活不下去,现在就是跟了更始王朝

    ,也没有什么意思。

    于是,大家逐渐开始有开小差的。

    樊崇等人见刘玄一副窝囊相,他的高级干部也没有几个能拿出手的,本来心里就凉了半截,对更始王朝的

    分封十分不满。

    大家在打王莽上都是出了力的,我们赤眉军这五、六年也不容易。我们能承认你更始王朝是大哥,是因为

    我们厚道。

    现在你们吃肉,连汤也不让我们喝,老子不干!

    于是,樊崇等人又逃回了自己的队伍之中。

    (崇等既未有国邑,而留众稍有离叛,乃遂亡归其营。)

    祸患的种子由此种下,并迅速萌芽、成长起来。

    其实,大家也早都看出来了,更始王朝的腐败无能岂止表现在这么一件事儿上,还有多着呢。

    就在更始王朝陶醉于灭了王莽、定都洛阳,它的各级干部忙于做表面文章、中饱私囊的时候,直接阻碍更

    始王朝扩大势力、甚至威胁它生存的地方割据武装迅速壮大。

    他们趁着王莽没了、更始还没有全面控制局势的政权真空之际,占据一方、称王称霸。

    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中,仍然有不少各自独立,并没有归顺更始。这样的一些割据势力和农

    民武装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态:

    谁说的王莽没了,天下就一定是你更始的?

    这个时候,在一些地方流传着一句民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这句民谣的意思很简单,也很深刻,是说更始王朝能否把天下弄到自己手里,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要与包括赤眉军在内的农民武装搞好关系,二是要牢固地控制黄河以北地区。

    这第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不久大家还将体会得更深。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