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禹偁的革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宋初三体的那些诗篇,已经变为锁住宋诗发展的链,锁住宋诗行走的脚步,使它一直裹足不前。

    只不过,这变革,就恰如同分娩,会产生新生命的同时,也要经历一番撕心裂肺的阵痛。

    接下来,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守旧,唯有一个人,锐意革新。

    前面我们说宋初三体之中,没有举“白体”的例子。

    现在揭晓其中的奥妙,宋诗的变革,正是从一位白体诗人开始。

    这个人叫王禹偁,官小,名头也不大。但是,不可被忽视。

    因为正是他,发起了宋代的“诗歌革新运动”。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的诗与写宋初三体的其他诗人的诗有什么不同。

    村行

    【作者】王禹偁?【朝代】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王禹偁的作品,作为对照,我们看看晚唐体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其一

    【作者】林逋?【朝代】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乍一看,也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宋诗的变革,这一场长跑,王禹偁已经起跑了。

    但是,如果你仔细对比的话,你会惊讶的发现,不同之处也确实不少,原来的诗很华美,但是只是一幅画罢了,好看是好看,但是不中用。不过,王禹偁的诗很浅近,很直白,就如同人说出来的话一样自然。原来的诗风格柔糜,脱离社会现实与生活,而王禹偁的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自然,风格自然且清新。原来的诗非常难于理解,其晦涩难懂之程度不亚于上古的经文,而王禹偁的诗特别容易读懂。

    其实,只要一个人,他认识常用汉字,懂得当时的宋代汉语,他就是宋诗的有缘人,只可惜,在提倡诗歌革新之前,当时的宋人,与高高在上的宋诗之间,还有一道天梯。

    有缘,不代表能读懂,更不代表喜欢读。

    王禹偁并不去攀登这陡峭的天梯,这意味着,他与那些迂腐的、自视甚高的以及严重脱离现实的诗人划清了界线,他要做的,是让高高在上的宋诗下沉,下沉到接地气为止。

    王禹偁坚信,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保证前方会有无数好看的风景。

    而诗歌革新,就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正是这条道路,挽救了宋诗,使得宋诗也能在诗海中也占据一席之地,使得宋诗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使得宋诗最终没有被时代的风霜侵蚀,被后来的人们淘汰。

    宋人如果还是按照唐人的那一套去写,不但没有进步,而且还会让宋诗成为唐诗的附庸,永远的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宋人如果还是按照唐人的那一套去写,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好诗早已被唐代人写完”就会做实。

    要开宗立派,就要独树一帜。宋诗要想独树一帜,就要与唐诗泾渭分明。不必华美,不必苦吟,更不必一味模仿。

    王禹偁带着希望开启了诗歌革新,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后继有人。

    而事实是,他的确后继有人。不光是简单的后继有人,他的后继者,大佬居多,诗歌革新的开创者王禹偁反而显得人微言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