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议士人,党锢之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经过发展,皇帝的权力一定是更加集中的。

    那…幼帝不能亲政后,这个权力会落在谁的手里呢?

    太后!

    而太后才是外戚干政背后的主人!

    这就是邓氏外戚没有祸乱朝政的例子。

    而皇帝为了对抗外戚又能用谁呢?

    只有皇宫里的宦官了。

    而当太后去世,外戚式微后,宦官理所当然的坐大。

    宦官坐大后,谁最不满意呢?

    刘病已目光幽幽。

    “……朝臣的力量还挺大的吗。”

    许平君听到刘病已的喃喃自语,不明所以。

    “病已……”

    刘病已低头看向许平君,笑了笑,随后继续抬头看向天幕。

    朝臣不会满意宦官做大,外戚也不会。

    所以外戚和朝臣一定会合作对付宦官。

    而宦官是皇帝亲政的一把刀,他不会允许这把刀折断。

    刘病已现在很好奇,他不好奇刘志怎么做。

    刀就是刀,若是倒锋而持伤了自己,扔掉便是。

    他现在好奇的是,那些“正直”的大臣除了“清议”外,还会怎么做?

    他们会怎么对付宦官呢?

    后世的皇帝能不能脱离这个怪圈呢?

    ……

    大明·嘉靖时期

    富丽堂皇的仁寿宫内。

    一身月白宽袖道袍,头戴一顶芙蓉金冠,金冠上插着一只祥云玉簪。

    一身道教高功打扮的朱厚熜坐在阴阳蒲团上,手持一尾拂尘,对身前的朱载垕问道:

    “朕问你,清议是什么?”

    朱载垕对这个问题是两眼一抹黑,这没人讲过啊!

    只能讷讷而道:

    “清议…清议…”

    朱厚熜微不可查的叹口气,娓娓道来:

    “西汉和东汉有一点最大的变化,就是士族的兴起。”

    “而士族的形成则与经学、太学有关。”

    朱厚熜捻了一下胡须,眼神莫名。

    “东汉时期,汉章帝不再度田核查土地,汉安帝更是连户籍也不再核查。”

    “豪强兼并土地变成了理所当然,身份财富紧密相连。”

    “地方大姓永远是大姓,他们土地越来越多,百姓和士人都要依附他们,地方人才上升困难。”

    朱厚熜放下手中的拂尘,从蒲团上站起,捋了捋袍袖,走到大殿门口。

    “而进太学学习儒学,就成了许多地方人士仅有的向上通道。”

    “在太学,一名儒师和官员身边纠结一众弟子、门生、宾客,以经学为中心,这就是士族。”

    “而为了从“豪强”手里争夺权力,士族用了一套不在主流体系里的评价体系,那就是清议。你也可以理解为点评‘道德’”

    “哼,有田地,有高位的在他们眼里不算了不起,谁私德不彰他们就可以看不起。”

    朱厚熜背负双手望着天幕,言语讥讽道:

    “他们不能进入那个圈子玩,那就用另一种评价来蔑视他们,从而安慰自己。”

    “这就是清流的开始,清议的诞生。”

    “司马光的才德论就是这种清流评议的代表。”

    “不过,说归说,真到了那个位置会怎么做,他们心里门儿清!”

    ……

    【公元166年夏,鲜卑联合南匈奴、乌桓,聚合数万骑兵攻掠北方九郡。】

    【秋,又联结东羌、沈氐、先零等,共攻西北的张掖、酒泉等地。】

    【汉桓帝任命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监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

    【南匈奴和乌桓听到张奂率兵到前线时,便率众二十万口投降。张奂诛其首恶,对降众采取安抚办法。鲜卑则率众逃回塞外。】

    ……

    天幕上,又一幅画面展开。

    画里,

    坐在宫殿上首的皇帝发勃然大怒之色!

    身边的宦官躬身微笑,斜视着大殿中央。

    大殿内,几位官员正被兵将捆绑着,虽绑缚双手,但依然对宦官与皇帝怒目而视!

    下一瞬,墨色的画面逐渐晕染开。

    一副新的画面出现在天幕里。

    画面中,乌泱乌泱的一片人被一群将士捆绑着跪倒在地,正哭喊着。

    为首一人头发散乱,奋力挣扎,对一官员怒声大喊:

    “你敢杀我?!你敢杀我?!”

    官员背负双手,对咆哮之人不屑一顾道:

    “阉党乱政,杀的就是你们!”

    随后一挥袍袖,冲将士大喝道:

    “斩!”

    一声令下,那乌泱泱的一片人尽被斩首。

    满地乱滚,血流成河。

    红色的鲜血慢慢的组成四个血色大字。

    『党锢之祸!』

    ……

    【公元166年,南阳太守成瑨逮捕了当地富商,宦官外亲张子楚。】

    【此时正遇上汉桓帝宣布大赦天下,而成瑨为了打击宦官置朝廷法律不顾,杀了张子楚。】

    【不但如此,他还杀了张子楚的宗族以及宾客两百多人,然后成瑨才向汉桓帝上奏这事。】

    【同一时间,汝南太守刘质逮捕了小黄门赵津,也不顾朝廷的赦令,将赵津拷打至死,然后才向朝廷上报。】

    【公元166年九月,宦官们纷纷向汉桓帝上书,同时鼓动张子楚的妻子上书。】

    【汉桓帝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当即下诏,将成瑨与刘质一并逮捕,按律处斩。】

    【同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人蓄养太学生和游士,交结各郡的生员,互相标榜,结成群党,诽谤朝廷。】

    【汉桓帝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两百多个“党人”,有的党人逃走,汉桓帝就悬金购赏。】

    【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

    【公元167年,尚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共同上表为党人求情。】

    【汉桓帝下诏释放党人们回家,但仍将党人的名字记录在案,使其终生不得重用,这就是著名的“党锢之祸”】

    ……

    {其实刘志不算昏君,也不算明君,算个中才之主。拨乱反正,诛杀梁冀,平定鲜卑,确实是有本事。}

    {但是重用宦官,也是他的一大诟病,刘志评价不高,主要就是开启党锢之祸,然后被汉末士人抹黑。}

    {重用宦官对皇帝来说绝对是最好的,宦官就是为了利益也会忠于皇帝,至少站在皇帝角度来说,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这党锢之祸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得罪谁也别得罪文人!得亏汉朝的谥法还要点脸,不然不得变成戾?}

    还有一小章,结束汉桓帝。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