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三〇章 丘吉尔当了杜鲁门的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城,科斯特庄园。

    丘吉尔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凝望着连绵无尽的田野,天尽头,覆盖着迷茫的苍苍绿意。

    初春,本应是生机勃勃的,但在丘吉尔眼中,整个天地都在风雨飘摇之中,一片晦暗。

    英国,应该走向何处?又能走向何处?

    战时内阁结束,选举随之开始,丘吉尔信心满满,原以为挟着无与伦比的威望会百分之百当选,但没想到,却遭到了惨败。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这是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败选后,丘吉尔引用这句话来说他的败选。

    话是丘吉尔说的,但这并不是他的心里话,实际上,他对他的国家,对他的人民,极为失望。

    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就是一个小丑,他根本不知道英国面临的问题有多严重,他更不知道如何带领英国走出危机,但是,小丑仅仅凭着美妙的言辞却战胜了伟大的英雄。

    福利社会,这就是艾德礼那个小丑战胜他的原因。

    不能吃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样的民族有个屁的伟大,但是,这毕竟是他的民族,他没有选择。

    回到书桌前,坐下,丘吉尔拿起了笔。

    一个个字母落在洁白的纸上,每一个字母都有千斤重。

    终于写完了,丘吉尔靠在椅背上,似乎全身的力气都消耗尽了,他看着自己写的演讲稿,眼里有愤怒,有不甘,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他当杜鲁门的枪,英国当美国人的枪,这很屈辱,但,没有办法。

    苏联人不仅在东欧咄咄逼人,在中东也不放手,太贪婪了。

    伊朗,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有着极其庞大的利益,但苏联公然违反两国在一九四三年签订的《英-俄-伊朗协定》,拒不从伊朗北部撤出。

    在《英-俄-伊朗协定》中有明确规定,苏联军队必须在战后六个月内从伊朗北部撤出,但现在,苏联非但不从伊朗北部撤出,还要继续向前推进。

    英国已经没有力量单独阻挡苏联,必须得把美国人推出来,但美国人对此虽然求之不得,可美国人是世上最无耻的婊子,不会只满足这些的。

    第二天,三月二十三曰,上午十点,威斯敏斯特学院,丘吉尔站在了演讲台前。

    “女士们、先生们,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明煮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拥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对未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放眼四顾,你不但觉得已经尽了应尽的责任,也感到忧虑,恐怕以后的成就未必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对你我两国来说,现在都有一个机会在这里,一个明确的、光彩夺目的机会。如果拒绝、忽视、或糟蹋这个机会,我们将受到后世长期的责备。”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曰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只有雅典,放射着它不朽的光辉,在英、美、法三国现场观察下,自由地决定它的前途。”

    ………………“请不要把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坚持的能力加以低估。……如果在美国的人口之外,再加上英语联邦的人口,再加上这种合作关系所涉及的在空中、海上、科学和工业各方面的合作,那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靠不住的力量均衡,致使野心家和冒险家情不自禁。……倘若英国所有道义上、物质上的力量和信念,都同你们的力量和信念兄弟般的联合在一起,那么,就将不仅为我们、为我们的时代,而且也将为所有的人,为未来的世纪,带来一个广阔的前程,这是明确无疑的。”

    一旁,陪同丘吉尔参访的杜鲁门心花怒放,丘吉尔屈服了,也就意味着大英帝国屈服了。

    当然,不论是丘吉尔,还是大英帝国,都不会甘心屈服的,不过不要紧,这是一条不归路,既然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那就别想回头了。

    美国现在是很强大,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美国的强大只是暂时的,一旦欧洲缓过来,重新强大起来,美国就会边缘化,就会重新被欧洲超越。

    美国要想不被边缘化,不被欧洲超越,那最好最稳妥的法子就是把欧洲控制在他们手里,但要把欧洲控制在美国人手里,只靠美国大兵是远远不够的。

    苏联,是帮助他们控制欧洲最好的帮手。

    以苏联为敌,既可以把整个欧洲分裂成资本主义欧洲和[***]欧洲两大块,又可以让他们很容易地把资本主义欧洲牢牢控制在他们的手里。

    这次邀请丘吉尔访问美国,目的就是借丘吉尔的嘴说出美国政斧不方便说出的话。

    有远见的总是少数人,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是政界的领导人也有不少理想主义者,反对同苏联决裂的。

    舆论,先要造起来,这就是丘吉尔演讲的作用。

    看着激情洋溢的丘吉尔,杜鲁门觉得,丘吉尔确实是一个干才,英国的总理还是应该给丘吉尔干合适。

    ――――韩园。

    仔仔细细看过伟大的丘吉尔同志这篇著名的铁幕演说,韩立洪感觉舒坦极了,大势就是大势,没有因为他的横空出世而改变。

    没改变就好,只要冷战一起,他就有机会在一旁当缩头乌龟,否则,他就是想当缩头乌龟都没这个可能。

    为了对付中国,尽管有冷战,美苏两国还是可以达成共识的,但这不要紧,只要它们的主要力量都用在了双方对掐,那就是达成再多的共识也不要紧。

    ――――随着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美国随之开始了大论战。

    白宫,办公室里,杜鲁门呲牙咧嘴。

    杜鲁门头疼,他头疼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其他有分量的人物,他没想到反对同苏联决裂的竟然会有那么多人。

    一句话,尽管美国没有遭受战火的波及,但发生其他世界各地的惨状把很多人都吓住了,尤其是原子弹的出现。

    没有人怀疑,苏联很快就可以制造出原子弹。

    忽然,门开了,国务卿杜勒斯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到了杜鲁门面前,杜勒斯把一份电报递了过来。

    接过电报,杜鲁门吓了一跳,他还没有见过这么长的电报,看上去能有七八千字。

    电报是美国驻莫斯科代办乔治?凯南发过来的。

    电报太长了,但杜鲁门一下子就沉了进去,不仅不觉得长,反而感到太短了,读完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天才啊,天才!

    及时雨啊,及时雨!

    凯南在电报中声称,苏联不相信在[***]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有和平共处的可能,他认为,在克里姆林宫对国际事务的神经质观点的深处是一种带有马克思主义教条且本能的俄罗斯不安全感,这使得苏联扩张主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危险、更狡诈。

    凯南分析报告的含义是令人震惊的:如果苏联的对外政策不是对外部世界所发生事件作出的回应,而仅仅是苏联内部各种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无论美国采取什么行动,都不会消除苏联对西方的敌视。

    于是,凯南所建议的政策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这就是“遏制”。

    凯南是人才,绝对是人才,而人才就得重用没有耽误,杜鲁门立刻命令把凯南的电报复印,送给每一个需要看的人手里。

    没有任何人能想到,凯南的这份长文电报的影响力,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美国朝野的舆论风向发生了逆转。

    ――――薄薄的晨曦中,一个士兵以严整的步伐跑进了艹场,跑上了水泥台。

    在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